《LEAD 文存》 回 LEAD 中国班 回目录 来函至《文存》

外交官的新课程——有盼于新一轮气候变暖问题的大国磋商

茅于轼(天则经济研究所)

气候变暖问题越来越成为国际政治中的热门话题。它在学术界,政治界,外交界,和经济界都越来越热。不论什么人都能够跟它挂上钩,并找到自己在其中的位置。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逃脱它的影响,每一个人都是当事人,当然有发表意见的权利。如果这个话题忽然没了,肯定是大杀风景的事。

气候变暖至少在三十年前就被提出来了。经过这三十多年的研究探索,今天我们了解的情况比以前有了明显的进步。最重要的进步是肯定了气候变暖至少有一部分是人为所致。人类活动加速了变暖的过程。因此在人类活动中采取措施减缓这个过程看来是必要的。但是变暖的损失究竟有多大,还是很不清楚的。许多估计只是人云亦云,并没有冷静的科学的测算。比如嘈嘈得最凶的损失之一,海平面上升,要淹没多少土地一项。拿中国为例,我国大陆的海岸线长度为1.8万公里。如果建筑一条2米高的堤坝,每公里成本假定为100万元(每米1000元)。总计只不过180亿元,不到像苏州这样城市六个月的政府税收。也就是说,哪怕一年之内地球的海平面忽然上升两米,对中国来讲也根本不足为惧。可见许多损失的宣传是有意无意大大地扩大了。

气候变暖还有有利的一方面,比如农作物因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光化作用加速而增产,北冰洋冬季通航时间延长。的确,气候变暖的损失,到底情况如何是很难估计的。不过,人类正在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可能有许多想不到的事情会发生。从安全出发,延缓这个过程应该是正确的。但到底我们可以支付多大的成本来对付气候变暖,还是非常不确定的一件事。这要用经济学中成本收益的方法来作计算。现在碳交易的定价为十美元或十欧元。按照这样的边际成本,计算一下能减少多少碳排放,以及降低多少气温的上升,也还十分困难。更谈不上计算将边际成本定在10美元能够减少多少经济损失,总成本有多大,是否得大于失还是失大于得,要不要调整碳减排的边际成本标准。这些估计连最起码的资料都不全。

有一件事倒是确切无疑的。即气候变暖受损失的大小各个国家是很不相同的。但是温室气体的排放无论发生在什么地方,对气候变暖的作用是没有区别的。于是发生义务和权利的不对称问题。气温上升损失小的地方,从自己的利益出发,不会愿意提高减排的努力。而气温上升损失大的地方,会要求支付更大的努力来减排。如果我们真的知道了气温上升对各个地方损失大小的数字,在国际磋商中权利义务的争论必将成为一个讨论的主题,而且不可能得出一致同意的结果。

好在每个国家的经济损失有多大,现在还很模糊,大家还没有开始计较。但是在气温上升的责任分析方面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分歧。发达国家认为未来几十年温室气体的排放主要是发展中国家造成的,所以气温变暖的责任主要在发展中国家。而发展中国家则认为事情搞到今天这么糟,全都是发达国家过去滥用能源,无节制地排放造成的,与发展中国家无关。应该说,两种分析都是有道理的。不过各方各执一词,不大愿意承认对方的理由。这种片面性的观点如果不纠正,任何国际协议都不可能达成。

其实,人都不是傻瓜,都懂得看问题要全面。高素质的外交官更懂得这些道理。但是他们的职业训练却灌输了一种片面思维的习惯。这种片面性集中到一点,就是“保护国家的利益”。这是外交官的天生使命,是绝对不需要怀疑的最基本的原则。美国总统在作出重要决策时开头的一句话往往是“从美国的利益出发,我决定如何如何”。总统尚且如此,外交官怎么能例外。现在碰到了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恰好不是国家利益能够解决的。这给全世界的外交官出了新课题:为了全球人民的利益要放弃一点国家利益。说到底,解决气候变暖问题的基础只能是道德,不是利益。而且是全人类的道德,不是哪个国家的道德,更不是国家的利益。

国家利益至上是各国的政治家灌输给他的臣民的一种狭隘的观念。可是几百年的宣传教育已经深入人心,把它变成了一个不可动摇的原则。“爱国”在世界各国都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许多国家把它发展成为“爱国主义”的高度,变成了一种“主义”,一种信仰。可是由于经济的发达,科学的进步,人与人的交往越来越频繁,世界正在融为一体。国家的界限开始变得模糊起来。爱国的主张慢慢地显得有点过时了。现在碰到了全球气候变暖问题,靠爱国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其实,不仅仅是气候变暖问题光靠爱国解决不了,当今世界上许多问题的解决都不能用爱国的观点来思考。翻开每天的报纸看看,大部分的国际矛盾都是国与国之间的事,而不是老百姓之间的事。核武器是当今国际事务的一个主要争论焦点。但是无论它的研究,制造,使用,规则,都跟百姓无关,都是各国政府的事,是各国的政治家想出来,又把它变成重大问题,可以争论不休的事。它越来越脱离普通百姓。没有哪个社区的百姓会有兴趣于核武器,更没有发展核武器的能力。可是全世界在这方面所花费的财力人力可谓不计其数。如果各国的政治家和外交家把国家利益换成全球百姓的利益,这些争论就会烟消云散,所有与核武器有关的花费也可以改用于穷国的教育,脱贫,防艾滋病。

不光核武器问题和百姓无关,国际间绝大部分争论也都是政治家和外交家制造出来的。今天(2007-5-26)中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参考消息》的头版头条“五角大楼紧盯中国新型核潜艇”;昨天的头版头条“美超级舰队向伊朗悄悄靠近”;再前一天“美对日宙斯盾泄密案很恼火”,等等。有哪一条和百姓的利益相关?有哪一条是出自百姓的兴趣?百姓关心的是安居乐业,政治家关心的是另外一套。总之和百姓的利益无关。现在由于气候变暖,政治家和外交家要换一个角度看问题,这给他们出了新课题。

虽然气候变暖将是我们下一代人的问题,但是关于这个问题的国际磋商倒给全世界的外交家改变立场,从爱国变到爱人类,提出了契机。他们能够进步多少大家会拭目以待。

《LEAD 文存》 回 LEAD 中国班 回目录 来函至《文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