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D 文存》 回 LEAD 中国班 回目录 来函至《文存》

一场关于文化的讨论

11期

8月10日

学文及各位,8月4日的聚会很开心。建议以后也多组织一些家庭里的聚会,吃得聊得都很舒服。本想聚会后马上把当天讨论的东西简单介绍一下。但是一直没有整块的时间上网,电脑又染上病毒,所以拖到现在。而且现在还是在承波的办公室用电脑。

8月4日聚会小结如下:(建议以后的聚会都有人负责小结放在邮件组中,备忘和分享!)

1)协调人交接仪式。小乔还折了个“令旗”,这回振起师出有名了。

2)立建、小乔、彭磊和我分别介绍了一下各自的项目。立建给了一个较完整的两年学习总结,特别谈了些在瑞典隆德学习时在企业环境管理上的收获,在这点上振起也分享了自己实际工作中的经验;小乔除了补充立建的介绍外,还谈了第一年学习中自己在厨艺上的突飞猛进和中东欧旅游的心得。由于彭磊和赵昂同学还未入学,只是把项目简单介绍了一下。大家对彭磊要在harvard建筑系画一年图很感兴趣。

3)遗憾此次话题的始作俑者秦川临时陪领导领略中国的传统文化了,未能贡献他的想法和观点。不过可以在邮件中补充。此次讨论形成的主要观点为:中国文化曾经历史上辉煌过,这是事实;但进入现代以来(18、19世纪工业革命),中国传统文化本质(李慎之认为本质是专制)上不适应世界发展的需要(所谓世界发展趋势就是全球化、人权和民主等);可持续发展是全球发展的趋势之一,并且扎根于平等、自由和民主的价值观中;西方的基督教文化不利于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学术观点,但同样从《圣经》中可以找到相反的文本证据来说明可持续发展出自基督教所倡导的基本价值和伦理观;中国的传统文化对可持续发展没有借鉴意义。

以上文字不免带上我对讨论的理解,如果有错漏之处,请当事人及时纠正。:-)

上次没来的人,小乔和我希望下周找个时间约大家在我们住的地方见面,毕蕾在协调,大家可以和她联系。

祝好!
赵昂

==============================

8月11日

谢谢昂同学的总结,上次聚得很开心,你们的新家是如此温馨浪漫,让人艳羡。

上次由于有别的安排不得不提前一点离开,只参与了一点文化讨论,看了昂的总结,觉得有几句话要说。

首先我不太赞同中国传统文化对可持续发展没有借鉴意义这样笼统的说法,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释道等都有与可持续发展可以兼容的内容;

其次,基督教与可持续发展。Lynn White在1967年把现代环境问题归结为基督教掀起了一场争论。后人发展其理论认为西方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其实归结为基督教人与自然二元划分的创世图景,再加上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又把资本主义经济系统也与基督教联系起来。人类大规模破坏环境也的确是资本主义经济系统+现代科技这样的背景中产生的,一直到现在,包括中国现在的生产系统及科技发展。但是基督教的确也有很多与可持续发展兼容的内容,我就有大学同学现在在香港研究生态神学。

再次,话说回来,文化和道德规范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人们的行为还是一个大大的问号,尽管人不是经济学假设的完全的“理性经济人”,但是用经济因素分析人的行为或许比用道德文化因素更为牢靠一些。从制定政策的角度或者NGO进行干预的角度来讲,我觉得改变经济激励因素更直接有效一些,要改变文化则比较复杂和困难。

最后,我还是认同文化相对主义,文化是没有高低贵贱的,跟民族没有高低贵贱一样,因为一个民族就有一个文化(尽管这样听起来有点political right的味道)。另外文化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我觉得讨论“中国传统文化”就太静态,而应该讨论“中国文化”,我们今天需要一个什么样的“中国文化”能够更加“可持续”。不管我们在什么信仰系统(除了一些极端的信仰),都还是能求同存异或者和而不同的,并尽自己的努力让自己所在的文化或者信仰系统更加有可持续发展的内容。下面是一个例子:

1986年,在意大利阿西西举行的佛教、基督教、印度教、伊斯兰教、犹太教五大宗教组织的代表参加的关于宗教与自然保护的会议制定了《阿西西宣言》。

佛教宣言:所有生物和人类一样,对快乐和痛苦都是敏感的,因此我们应当谨慎地考虑:任何生物生存的权利,是否仅仅是基于对人类有用。

犹太教宣言:人类虽然被赋予支配自然的权利,但也肩负着以公正和怜悯之心对待一切生灵的使命。我们有责任保护世界上每一个地方的生命。

伊斯兰教宣言:和谐、信托和责任,是伊斯兰教的三大中心理念,也是环境伦理学的主要支柱。伊斯兰教徒的选择是,以关心和适当方式处理自己的生存、活动和求知,为维护世界和平,人类幸福,爱护生灵,保护环境等善举作出贡献。

基督教宣言:由于出自人类双重身份的责任,人类的管理权并非可以任意浪费、滥用、破坏或摧毁上帝为显示其荣光所创造的万物。这种管理权不过是对所有与之共同生活之生物的管理。

……

写多了,感觉又像回到我们当初上LEAD时远程课程讨论一样了,呵呵,还望大家指正。

立建

====================================

8月11日

我跟立建有同感,这样的讨论仿佛又回到了咱们LEAD学习的远程教学阶段了。

关于文化的讨论,上次剩下王处、檀博、振起夫妇、赵昂夫妇、以及本人后,才更进一步的讨论。但受时间和参与人员影响,讨论得还不是很尽兴,希望还有机会再讨论,毕竟咱们当中专门研究文化和社会的刘博士和来来都不在。

这几年的环境领域工作,我体会很深的一个事情是,文化对人无形的影响以及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都是很大的。但由于我毕竟对文化的关注也是最近的事,因此有很多困惑,希望与各位一起讨论,我相信这对我们将来的工作都是有益的。

立建说得也不错,从技术角度说,经济学确实可以让我们更快捷、直观地得到结论,但是这样技术性的分析是有一定的前设的,比如说经济学假设“人都是理性经济人”。因此,我们在看一个结论时,要清楚其前设,也只有清楚了这些,我们才能判断其结论的局限在哪。社会领域的问题,不比自然科学领域的事,不是某些公理、定理就能得出答案的。人的多样性以及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决定了很多社会问题的答案是多解的。我们只能在多个方案中选择相对较好的。但这个“好”又不是由一两个人说了算的,所以常常想着这些问题我就觉得头大。但我想如果有很多人参与讨论,至少不会让选择偏向少数人的利益。不过这又有一个“民主与效率”的问题(这也是8月4日大家涉及到却没有深入的问题)。

以上是本人在家乡炎热的天气下想到的,希望脑子还没太迷糊。

喜欢与各位这样的讨论。

=================================

8月13日

“中国的传统文化对可持续发展没有借鉴意义。”我是不是看错了???

中国“可持续”地发展了几千年,也就是最近才落在后边.不能说那几千年是完美无缺,但起码那么一大堆人靠那样一种文化的团结,在这么大的空间里,存在了那么长时间,总不能说是什么都不是吧?

另外,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根(世界大同还没到,先不想那么远了).我不相信如果某个民族和国家可以靠"自宫"能够继续生存下去.中国自打被所谓的"西方先进文明"利用武力打压之后,其实一直活在由云端跌入深渊的心理阴影中,导致所谓的精英们变态般地拔苗助长,“自宫”一般的“自救”.而一般民众由于长久以来的"良民"惯性(这一点的确是中国文化对中国普通人的毒害.问题在于中国人自己还吃饱,人们普遍竟然先养成了只有吃饱了的人才有的气定神闲.梁漱溟等认为中国文化早熟,确实如此),和散漫的特点(这又是一个特点.中国古人是自由太多了,缺乏集体精神),只能盲从跟着喊自己文化是一文不名,直至文化大革命为顶点,中国文化的大半个根都被切掉了.

现在问题是,如果中国要追求13亿人的可持续发展,那么能否把那剩下的小半个根(存在于人们从小耳熏沐染已经类似于“基因化”的文化烙印)也整个切掉? 如果能,怎么切?切了之后怎么重新找个代替品?如果不能,那么怎么先让这文化得到继承,发展?怎么把断了大半的根再续起来,并且给它注入新的活力?

立建说的对,应该提倡“中国文化”而非“中国传统文化”的说法.由于我国现存的教育,“传统文化”似乎和“专制”,“吃人”,“糟粕”等贬义词成了兄弟,文化本就不应该人为分为过去和现在.文化本身就应该是延续的.过去和现在是不可分的.

拜我从小所受到的正规教育所赐,我一直对“中国传统文化”非常不屑.但由于某次偶尔翻看了钱穆的书,仿佛看到了另一个世界(原来历史还有这样的说法?!),所以近一两年来就加紧补课.但仍然一知半解所知甚甚少.

希望先多了解一些吧.只求自己能活得更明白些.

秦川

===================================

8月15日

建议大家在回信时在主题上编号,以便于阅读。
下面是我对真、立建和川的观点的回应。

我同意黄真文化的多样性决定了不少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案是多样的。在其间选择较好的时候,不得不考虑民主与效率的问题。就是说面对可持续发展,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观点和解决方法,那么哪个更好点呢?我觉得我们还是关注制度层面,就是说怎样的制度或者程序可以确保政策不走样?错误少一些?一个民主决策过程效率一定不高,常常比集权低很多,但是,民主决策保证社会发展上升得慢,下降的风险也小;但集权决策上升快,衰退也快。印度和中国其实就是比较典型的两个例子。如果我们来做决定,如何选呢?

其实那天讨论的结果(好像主要是王处和我坚持这样的观点)也正是说明,因为中国文化里没有这种民主决策的因子,所以难以对可持续发展有什么帮助。当然如果从哲学、伦理等观点去思考的话,我们似乎可以从中国文化中找到一些要理或者精义来贡献与可持续发展。比如天人合一、无为而治。我不认为道家的小国寡民、无为而治能够适应全球化背景下的可持续发展。而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咋听起来很符合可持续发展的道理,但问题有两个:一个如何实施?在世界人口不断增长的大背景下;第二,天人合一的基础其实是人与人的平等和谐相处。不过,中国文化里是等级尊卑传统,缺乏平等博爱的思想。

不论是中国文化还是中国传统文化(其实文化就是一种传统,一些文化现象历久弥坚方能进入传统,进入文化的底层。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说中国文化,其实就是说传统文化。否则,我们来分析一下,中国近、现、当代社会为我们的文化基础增添了哪几块基石?),我们讨论的是中国文化和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我们先要搞清楚可持续发展需要怎样的必要条件,比如自然禀赋、文化特质、人口素质或者社会建制。(我们基本上谈论的是后三点,因为人口素质和社会建制也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产生变化的。)其次,要弄明白中国文化的基本特性是什么?第三,来思考这些所谓中国文化的基本特性对可持续发展有什么意义?分这样三个步骤就容易把这个问题讲清楚了。那天开会,我借用了李慎之的观点(因为我同意他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是专制的观点),又觉得可持续发展与专制格格不入,所以说中国文化对可持续发展没有借鉴意义。当然,还要看我们分析文化特质时采取怎样的划分,李先生用一个词概括中国文化本质,可能很多人要用很多词来概括,但是哪个是最本质的呢?就是说哪个是核心价值呢?

立建提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释道等都有与可持续发展可以兼容的内容”,那么具体是指哪些质素兼容?我们可以具体分析。秦川说,我们文化的大半个根已经没了,只留下小半个根。那么也让我们具体分析,丢掉的大半个根指什么?留下的根又指什么?

赵昂

================================

8月22日
同志们,

大家好!看来对文化这一题目还在讨论。但是我个人深感力不从心,原因一是这个题目太大,于是只能讨论其中最主要或最基础的某些部分,原因二是我不是这方面的专业人士,于是很多结论我都信服秦晖这样资深人士的看法。

我只能粗浅地对祖国文化简单描述几句:

1、  放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中国文化总体上是成功的,而且越久远的年代,在当时的世界看来越成功,这种文化使我们的先辈在西方文艺复兴以前生活的要比别人更富足、更愉快、更文明,以至于中华民族人丁兴旺、文明不断。

2、  中国文化讲究集体而不是个体,不能简单的看待集体和个人哪种更优劣。首先,在人的物质力量弱小的时候,集体精神提供的生存机会更大些,其次,如果不从个人感受而从种族全体来看,可能牺牲个体保障集体发展的策略更高明,最后,专制者也不是白当的,在正统中国文化里,明君要为苍生负责、精英集团要管理好国家、地主乡绅要造福乡里、族长要维护家族利益、男人要养活老婆孩子,当时的规矩与其说是专制,还不如说是秩序。

3、  因为古代个人力量薄弱,所以强调集体的中国文化优势明显,因为强调集体而抹杀个体自由,也使个人的力量无法充分发挥。因此当近代西方文明对个人解放实现以后(其实西方历史上也有相当长的专制阶段),每个人的聪明才智都可以自由发挥,个人的力量突飞猛进。而我们却还看着家长、领导、皇帝的脸色行事,这种文化的弊端显而易见。

4、  于是,当个人的作用超过集体的作用,当个人的幸福重于集体的成败时,以人本主义为核心的西方文化成为人类现在发展的主流。到最后,当每个人的力量都可以自由发挥,由这些人组成的集体也自然成为世界强国,当每个人的幸福都得以实现,由这些人组成的集体也自然成为幸福国度。如果这时候还拿着老子历史曾经风光过说事,不是自欺欺人,就是用心险恶。真正对得起祖宗的做法,并不是守着祖宗的遗物,而是重现祖宗的辉煌。

5、  世界之势、浩浩荡荡,文化本身在道义上没有优劣,但是不同文化起到的作用在事实上却好坏立现。当个人的力量可以尽情发挥、当个人的幸福可以自己把握、当个人的尊严可以胜过一切,我们还需要中国文化的禁锢吗?不能一上来就搞民族主义,自由民主的文化发源于西方,但却是全人类的财富,温家宝也表达过类似观点,社会主义也要有民主政治。一个优秀的民族,如果暂时没有创造出优秀的文化,至少先吸收一下已有的优秀文化。

6、  我对文化之于可持续发展思考不深,因为我认为文化的核心就是人,是人的精神世界的反映,因此没有或极少联系自然。而可持续发展更多的是人的物质世界的问题,因此不是个文化问题,而是个科学问题。

7、  科学(主要是关于人的物质世界的)+文化(主要是关于人的精神世界的)=文明。在当代,中国人的物质世界一句话概括就是“人多地少”,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一句话概括就是“死要面子活受罪”。

王斌

曲终人散、讨论完了

《LEAD 文存》 回 LEAD 中国班 回目录 来函至《文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