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文库》 回 LEAD 中国班 回目录 来函至《典藏》

儿时的春节

作者:王麻子-昭昭若昏(美国)

摘自:海纳百川 www.hjclub.com

  儿时的春节,也叫过年。既然是过年,那日子也就和平时的生活大大不同,特别是放炮和点灯笼,现在回想起来别有一番情趣。

  其实,儿时并不知道什么是春节,只知道天气边得很冷的时候,父亲买来了一大堆红红的的鞭炮的时候,就是该过年了。那时的鞭炮种类并不多,只有二踢脚和鞭炮两种。二踢脚是一种能飞到空中爆炸的炮仗,长得粗粗的身材,屁股上露出来短短的火捻子,点燃之后可以听到“扑”的一声响,炮仗就飞到了天上,接着一声脆亮的爆炸声从空中传来,随后只见花花绿绿的纸片碎屑飘飘扬扬地从天上落下。因为这种炮仗能释放出两种不同的声音,所以我们把也把它叫“两响炮”。这名称可能比二踢脚要更加传神。那时,我并不喜欢两响炮,根本不敢拿在手里放,觉得那太可怕了,如果它不飞到天上,岂不是就在手里爆炸了嘛。所以,每年看到父亲将两响炮那在手里放,真是大大得了不起。而鞭炮就不同了,一个个小小的炮长串联在一起,很像邻居家小姑娘头上辫子,只要点燃了一个炮仗,所有的都会爆炸。那是就很好玩的,父亲给我一跟长长的棍子,把鞭炮绑在棍子的顶端,然后举到远远的的火堆上点燃火捻,一阵机关枪似的声音就爆了出来。那声音,很火暴,很刺激,至今仍然留在脑子里可以回忆出来。但是总是觉得没有把炮仗拿在手点燃来的勇敢。

  在我们那里,放炮仗是有讲究的,不能想放就放,而是有一定的时间限制的。我记得在大年三十的日落之后,也就是平日的晚饭的时候,要先给祖宗们供一些供品,然后在12点之前,可以放很多的鞭炮,但是不放两响炮。那可能有点辞岁的意思。然后熬夜。一般我是熬不了夜的,早早地就睡了。大概在天未亮的时候,估计是五点或者六点钟的时候,天还是黑呼呼的。父亲叫醒了我,说是要过年放炮了,小小的头脑里顿时产生了一种莫名其妙的兴奋。尽管外面已经是炮声连天,我父亲依然坚持自己的传统,在大年初一的早晨只放三只两响炮。有一年没有买到两响炮,父亲就点燃了三个特大的单响炮仗,然后用力甩向天空,声音比市场上的二踢脚还要好听。三声炮响过后,开始初一的早饭。年初一的早饭,拿起馒头只能咬一口,然后放下去吃别的食物。那被咬了一口的馒头放在蒸笼里,等到初一之后才能食用。

  吃完了早饭,就去亲戚家串门子拜年。拜年时可以拿回来一些压岁钱。小的时候也不知道那钱有什么用场,往往就放在铅笔盒里忘记了。有时候,也能用压岁钱从朋友那里换回来一些别人家的食物来尝尝。当时觉得别人家的东西味道和我们家的不一样,总是好吃的。后来大了一点的时候,怀里揣着压岁钱,走上很远很远的路去买一些自己喜欢的小人书。买来什么书已经不记得了,只记得走路走得出了很多的汗水。

  大年初一之后的日子,还算不算过年,当时的我并不知道,其实也并不在乎。只知道过了年后的十五天里天天是新年的日子。特别令我不能忘怀的是正月十五的点灯笼。我记得很清楚的是父亲从外面买来了一个五颜六色的纸叠子,打开之后就是一个圆呼呼的小灯笼,表面有数不清的道道有弹性的皱纹,灯笼里横架有一根木片,可以在上面安放一只小蜡烛。蜡烛是小小短短的红颜色的。先把蜡烛点燃,待到靠近火捻附近的蜡烛融化之后,就可以融化的蜡水滴在木条上,然后快速地将蜡烛的屁股坐在腊水上,蜡水一旦凝固,就将蜡烛和木条粘在一起了。这时,我就可以挑着那小小的,圆呼呼的,五光十色的灯笼出门走路去了。一般的情况是,走不了五十米左右,那蜡烛就必然从木条上翻了下来,纸做的灯笼顿时烧将起来。不消两分钟,我的小手里仅仅剩下了一根挑灯笼的木棍。我知道,当灯笼烧了之后,就是必须回家睡觉的时刻了。

  对我来说,以放炮开始,馒头只能咬一口,烧掉一只纸做的灯笼,就是春节,就是过大年,就是透着新鲜和欢快。

《典藏文库》 回 LEAD 中国班 回目录 来函至《典藏》